政协门头沟区委员会
关于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政协委员
工作站的方案
(2025年8月1日政协门头沟区
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六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)
为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,拓展政协委员联系企业、服务企业渠道,汇聚委员智慧力量帮助企业解决服务三大主导产业发展,根据《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委员工作室(站)建设的意见》,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持党的领导、统一战线、协商民主有机结合,深入贯彻落实市委、区委政协工作会议部署,聚焦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“京西智谷”战略定位,推动政协履职与园区发展深度融合,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政协委员工作站,使之成为“政策宣传的窗口、企业服务的驿站、协商民主的阵地”,为门头沟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特色节点贡献政协力量。
二、目标任务
汇聚政协委员资源,围绕园区产业发展、科技创新、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,组织开展协商议政、民主监督、调研视察、服务群众等活动,打造政协委员履职新阵地、联系群众新桥梁、服务发展新平台。以服务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发展为目标,以政协委员工作站为平台,围绕人工智能、超高清数字视听、心血管医疗药械三大主导产业发展,搭建“政企沟通、科技服务、协商议政”平台,使委员工作站逐步从“有形覆盖”向“有效覆盖”转变,成为新时代政协履职的“末端神经元”和社会治理的“协商处理器”。
三、工作站设置
(一)选址布局
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创新大厦四层党群服务中心,建设政协委员工作站,面积300平方米。按照“一室多用”的原则,设置接待区、办公区、协商区、展示区等功能区域,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设施。
(二)组织架构
1.区级领导:区政协党组副书记负责联系园区政协委员工作站,对领衔委员汇总的问题,进行协调、审核;对重点难点问题协调组织相关部门领导、市区政协委员、园区管委会、企业代表“京华议事厅”多元协商活动。
2.站长:由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任站长,统筹工作站建设及工作站运行。
3.领衔委员(副站长):由在园区有一定影响力、专业能力强、履职积极性高的政协委员担任,拟定由区政协委员李夺、张野为领衔委员,负责工作室的统筹协调和日常管理。
4.入驻委员:根据工作站的功能定位和工作需要,邀请经济、科技、法律、金融、教育、工、青、妇等界别委员,以及组织、宣传、统战、政法、人保、城管、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政协委员入驻工作站,根据园区管委会和企业需求,组织开展调研、政策宣传、法律咨询等活动。根据工作实际需要,可临时协调其他委员进驻。(入驻委员名单附后)
5.协同单位:与园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、石龙开发总公司建立联动机制,明确专人对接问题转办。
6.党建引领:设立临时党小组,党员委员占比不低于30%,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。
四、实施步骤
(一)筹备阶段(2025年7月-8月):完成委员遴选、场地装修、制度职责、委员照片上墙,举行揭牌仪式。
(二)运行阶段(2025年9月-2026年12月):按计划开展活动,每季度向区政协主席会汇报工作情况。
(三)总结提升(2027年7月):评估工作成效,提炼经验形成可复制的“园区政协”模式,向全区推广。
五、工作职责
(一)宣传政策法规
及时向园区企业和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、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区委、区政府的决策部署,引导企业和群众增强政策知晓度和认同感,凝聚思想共识。
(二)收集社情民意
深入园区企业和群众调研走访,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,广泛收集关于园区发展、企业经营、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,及时以提案或社情民意形式向区委、区政府反映,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。
(三)开展协商议政
对于调研收集上来的企业诉求,依托委员工作站平台,组织相关部门、政协委员、园区管委会开展多元协商,通过协商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。对于园区产业发展规划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、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难点问题,组织“京华议事厅”活动,组织市、区两级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、企业开展专题协商、对口协商、跨界别协商,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,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。
(四)实施民主监督
组织委员对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措施落实、助力各类涉企政策落实、重点项目推进、服务效能、营商环境等情况进行民主监督,及时发现问题,提出改进建议,推动园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。
(五)服务企业群众
发挥委员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,为园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、法律援助、融资对接、人才招聘等服务,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;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,关心关爱困难群众,为改善民生贡献力量。
六、运行机制
(一)实行“轮值+驻值”机制
每周安排2名委员驻室接待,每月15日为“企业接待日”,集中受理问题诉求及咨询;建立线上值班平台,通过政协云、微信群实时回应企业咨询,实现“7×24小时”服务覆盖。
(二)工作例会制度
委员工作站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,由领衔委员组织召集,入驻委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参加。会议主要总结当月工作开展情况,研究部署下月工作计划,讨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。
(三)活动策划制度
区政协党组副书记指导委员工作站每季度制定一次活动计划,明确活动主题、内容、形式、时间和参与人员等。活动计划要提前征求委员、园区管委会、企业、群众的意见建议,确保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。如遇临时性议题,可灵活掌握活动安排时间。活动结束后,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估,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。
(四)信息反馈制度
建立健全信息收集、整理、报送和反馈机制。领衔委员要及时对委员和群众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进行梳理归纳,报区政协研究室,经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审核后报送区委、区政府及有关部门。同时,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,及时了解信息办理情况,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委员和群众。
(五)考核评价制度
制定委员工作站考核评价办法,对工作站的工作开展情况、委员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评价。考核结果作为年度优秀委员评选的重要依据;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督促整改。
七、保障措施
(一)组织领导
成立由区政协党组副书记任组长,区政协秘书长任副组长,专委会工作二室主任、专委会工作六室主任、研究室主任为成员的筹建领导小组。专委会工作六室负责工作站建设的日常工作。区政协相关专委会、园区管委会及石龙开发总公司要密切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,共同推进工作站建设。
(二)场地支持
由园区根据“一站多用“原则,提供300㎡办公空间,配备会议室及设备,设立政策资料查阅区和协商区。
(三)评估效能
区政协党组副书记牵头,专委会六室、园区管委会、领衔委员每季度对工作站活动开展情况及效能作用发挥,进行一次综合分析评估,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式方法,确保建起来、用的好、有成效。
(四)宣传引导
根据工作站活动开展及效能发挥情况,适时利用区融媒体矩阵及政协媒体进行宣传,展示政协委员履职风采,扩大工作站的社会影响力,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。
附件: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政协委员工作站入驻委员
名单
附件:
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政协委员工作站
入驻委员名单
一、站长:
王亚楠(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管委会党组副书记)
二、副站长:
李 夺(工商联界委员,北京绿京华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,门头沟区工商联副主席)
张 野(工商联界委员,北京元点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)
三、成员名单(共计39人):
市政协委员(1人):
郭晓鹏
工商联界委员(8人):
卢佳楠、朱丙国、刘 荣、江忻玺、张立新、陈 玥、高一钊、魏洪兴
科学科技经济界委员(9人):
马 勐、王韶生、刘 言、吴书林、沈开涛、陈明留、陈金亮、袁 岳、耿 岩
中共界委员(2人):
谢耀宗、翟凤磊
民盟民建界委员(2人):
李志辉、徐 炜
无党派界委员(2人):
范月杰、崔俊生
共青团青联界委员(1人):
王 磊
工会界委员(2人):
王九中、张志华
妇联界委员(3人):
李 芳、吴 晶、张进香
文艺体育界(3人):
史维莎、刘天思、笪 艳
医卫界(1人):
宋 青
少数民族宗教界委员(1人):
刘 奎
特邀界(4人):
王朝晖、毕彦春、杨在荣、金晓莲